活动
科技赋能文物“活化”,数字艺术助力文博创新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本次三星堆光影艺术展的展览内容以及展陈特点,共创中国故事传播,遇见博物馆在“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全球首展上海站开幕式当天下午,举办了科技赋能文物“活化”专家分享会活动,邀请来自文化界、艺术界、文物以及文旅方面的专家与媒体、观展粉丝进行专题分享、专家对谈,共同回顾灿烂的古蜀文化,探讨交流文物“活起来”、数字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等话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知古蜀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交融之美。

在分享会的现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首先作了题为《科技创新展示中华文物之美》的专题分享。刘玉珠在发言中表示,科技创新引领文物事业未来方向,着重促进科技成果创新转换。文化数字化的全面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支持科技成果在文物领域的创新转化和数字技术的大力应用。特别是加强技术的专业化、集成化、标准化,以创新文物保护方式,推进大遗址和文物展示等场所的数字化改造,重点发展虚拟展示空间,打造沉浸式场景体验。不同的文物类型有不同的活化展示需求,规范技术标准、规划路径,这同时要求科技要不断创新。

遇见博物馆系列展览就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展览展示的良好范例。包括遇见敦煌、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等,都使用了先进的光影数字技术,将科技与真实融合为沉浸式的体验,带领大家梦回千年,沉浸于广阔瑰丽的古蜀大道。这是3D光雕数字技术在文物领域的创新转换,打破了常规的物理空间,与三星堆文物有效结合,产生奇妙的效果。

在随后进行的专家讨论会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执行馆长、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新媒体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文化遗产数字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及首席专家林俊廷,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讲师徐斐宏以及艺术学博士、上海美术馆策展人项苙苹四位嘉宾,在现场进行了对谈分享,以专业视角回顾了灿烂的古蜀文化,并共同探讨了数字艺术赋能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等话题。

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执行馆长、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表示,把数字技术以及新的科技手段运用到传统文物的展览中,这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未来光影艺术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是展现这些看不见的文物细节,也要通过数字技术把文物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三千多年前的历史怎么通过光影数字化的手段,把它和我们的距离拉近,这就是我们搞数字光影艺术,把我们现代化技术应用到展览需要考虑的问题,“遇见古蜀 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这个展览的核心部分,是把三星堆的脉络、由来、发掘的过程以及一些重点文物的展示,与光影艺术进行了结合,在近千平米的空间进行沉浸式演绎,这个场面很震撼,大家可以坐在里面慢慢欣赏感受。

新媒体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文化遗产数字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及首席专家林俊廷认为,科技是一个全世界共通的语言,用这样巧妙的方式去诠释内容,就能让更多人懂。通过这样的光影数字展,确实可以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这对博物馆来说很重要。还没去过三星堆的人,可以来看下这个展,会带领我们想走出去看看,到德阳去感受三四千年前,在这片土地的古人到底在做什么,可以无限地遐想。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讲师徐斐宏,参与了三星堆三号坑的挖掘工作。徐斐宏表示,这次的光影展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也非常震撼,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文物的细节,这是以往在博物馆看实物展品很难发现的。观看这些展品时,首先是要客观地看待三星堆的发掘,因为这是我们华夏大地上独特的古代文化,也是一个古代人群留给我们的丰富文化遗产;其次就是带着好奇心去欣赏,因为现在三星堆有很多问题并没有正确答案的,大家可以一起去探讨发掘的成果。

艺术学博士、上海美术馆策展人项苙苹表示,数字技术会给未来的艺术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能把我们所不可能亲历的历史场景和神话传说,或者在现实当中看不到的东西,用生动的、沉浸式的方式帮我们呈现出来,这种体验是非常神奇的。这个展览的布局先静后动,让我们对三星堆先有所认知,你的问题意识会被调动起来,然后带着问题去参观。其实看起来很神秘的三星堆,如果设身处地从我们人性和自身感受出发去观想,也许有些东西就容易理解了。



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科技赋能文物活化”专家讨论会现场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做专题分享
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 “科技赋能文物“活化”专家讨论会现场
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执行馆长、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李仲谋
新媒体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文化遗产数字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及首席专家 林俊廷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讲师 徐斐宏
艺术学博士、上海美术馆策展人 项苙苹




 

把全世界博物馆带到你身边。
关注我们

                                             
开馆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日
10:00 - 19:00

客服电话:
+86 400-150-8800



媒体中心:
press@cctc-bj.com

商务合作:
展览合作:
ED@cctc-bj.com
IP授权:
BD@cctc-bj.com

ke
展览
场馆
馆藏
活动
新闻
艺术商品
关于我们
隐私政策
English

© 2024    北京中创寰宇科技有限公司